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宋代钱币的卓著特色

发稿时间:2023-03-06 10:43:00 来源: 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在中国历史上,宋代向来被视为积贫积弱的朝代。然而在科技、艺术上,它却取得了足以让人称道的成就,即便在经济方面,也有可圈可点之处。这就使得宋代钱币别具一格、特色卓著。

  宋代钱币特色何在

  宋代钱币至少有四个特色。其一,铜、铁钱取代了绢帛的货币职能。我国古代商品交换中充当固定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即货币),从最初的农器,到龟贝,再到丝织品绢帛,其质地越来越精致轻巧,然而商品交换的发展水平却始终没有超出以物易物的阶段。“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有泉;至秦废贝行钱。”(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金属货币开始介入商品交换活动,却并未取得作为货币的主导地位。即使到了封建社会鼎盛期的唐朝,开初也还是钱帛兼行,绢帛在相当程度上仍然行使货币职能。唐中叶以后,铜钱日益排挤绢帛;到北宋时,绢帛大体上终止了货币职能,而由铜钱充任。因此,北宋铜钱产量猛增,比唐朝提高了几倍甚至十几倍,并且铸造了大量铁钱,以弥补和调节铜钱流通之不足。

  其二,钱文为之一大变。钱文者,钱面文字之谓。《汉书》有言:“市肆异用,钱文大乱。”大抵古时钱文的命名法不甚严谨,而盗铸又多。自周至唐,有“宝货”“大钱”“半两”“五铢”等名谓,虽不乏差别,但时代性、系统性都不明显。而宋代钱文则为之大变。

  首先,宋太宗赵光义御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行世,“此钱之以元宝名也”(《辞源》)。虽然此前约50年,后晋高祖石敬瑭也曾下诏铸钱,以“天福元宝”为文,也算得“元宝”钱文、钱称的始作俑者,但石敬瑭本人既是割据政权的“儿皇帝”,又不能提笔“御书”,其影响所及,自然大大逊于宋太宗的“淳化元宝”。

  其次,太宗铸太平通宝,又铸淳化元宝,“自此皆以诸帝年号为文”(金兆丰:《中国通史》)。以帝王年号为文,似乎肇自唐开元通宝,然则开元通宝为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所铸,“开元”乃开辟新纪元的意思,非为高祖年号。此外,虽然唐高宗时有“乾封”、肃宗时有“乾元”为名的铜钱,但都没有形成一以贯之的制度,而且这两种钱的寿命也很短,并没有流通多久。

崇宁通宝

  宋代钱文字体多至四五样,除上面所提到的真行草三体外,尚有小篆、隶书二体,钱文的书法艺术感也很强,这是其他朝代不可比的。从近年来瑞金出土的唐、宋、明、清几朝铜钱,就可以看出这一特点。真(楷)书“崇宁通宝”四字,结体严谨,用笔瘦硬,顿挫有节,外露锋芒,刚劲中透出秀丽,其风流飘洒之韵味,令人想到宋徽宗的“瘦金体”,乃至认定这非赵佶御笔莫属。它如“元丰通宝”的草书钱文,“圣宋元宝”的行书、篆书钱文,“宣和通宝”的隶书钱文等,其书法都颇耐玩味。

  其三,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初,四川商人为免铁钱价贱而笨之累,首先私自为券,名曰“交子”,这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中国行用钞票自此始。纸币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史载,交子最初于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面世,距今逾千年。12年后,即仁宗天圣元年(1023),改由官府接办,在四川设置交子务,掌交子发行及兑换。交子以铁钱作本位,可兑换铁钱,一交一缗(一千文)。徽宗朝改交子务为钱引务,交子更名钱引,意即兑换钱币的凭证。引上印有界分(三年换发一次,称为一界)、年限及面额等,并饰以各种图案花纹。南宋复创会子,也是最初由商人发行的一种纸币,后改由政府发行,用于纳税及一般交易。会子也是三年换发一次,并兑换现钱。

  其四,出现了证券——“交引”。太宗雍熙后,出于用兵和控制茶、盐贸易的需要,创制了一种采办粮草及给予茶、盐运销权的证券,称为“交引”。政府令商人运粮草至边塞,视道路远近,规定代价,发给交引;商人持券至京师取现款(缗钱),或由政府行文到江、淮、荆、湖等地,准领茶、盐运销。因此,交引实际上是一种结算凭证,又兼作运销凭证。当时政府设有交引库,掌给印出纳交引钱钞之事。

  为何呈现如此特色?

  众所周知,作为充当固定等价物而活跃于商品交换领域的货币,与社会的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有极其密切的关系。一个时期、一个地区的货币由何物充当,其质地、形制、纹饰等要求,以至发行、储备等,无不受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影响,有时还受传统的影响。这也正是我们今天从事钱币研究的一条重要理由。宋代钱币的上述特色,就很可以从两宋的政治经济文化上找到其原因。

  首先,这是宋代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宋代虽有积贫积弱、内外交困的一面,但它又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代,居于当时世界文明的最前列”(漆侠:《宋代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宋代由于不断调整生产关系,改进技术,其农业、手工业生产都大大超过了盛唐规模。生产者生产的粮食、布帛等农产品、手工产品,除开自给之需,还有部分作为商品投入市场,满足社会需要,这又推动了城市经济、商品货币流通的发展。商品资本直接渗人生产领域,商人同生产者之间出现了货币关系。这种情形不仅刺激了货币数量的剧增,而且激发了货币质量、效能的提高。四川首先出现交子的事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宣和通宝

 

圣宋元宝

  其次,是宋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两宋冶炼术、印刷术、刊刻术均具有划时代的水平,造纸术、造纸业也较前代有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这就为大量铸造铜、铁钱,印刷纸币、证券创造了客观条件。“而在当时的地球上,掌握印刷术的国家却寥寥无几”(王曾瑜:《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并且都不如北宋帝国的技术条件优越、成熟。

  再次,是宋代文艺繁荣昌盛的结果。两宋的文学、戏曲、美术、书法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有相当高的成就。书画艺术对钱币的关系尤其密切,直接影响钱(钞)面形象。最高统治者对书法的擅长与倡导,使钱文得以成为“御书”、法书,提高了钱文的书法艺术情趣,并使宋钱不仅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欣赏价值、收藏价值。

  最后,也是当时军事需要的结果。宋朝对外(夏、金、辽)用兵频繁,且多失利,军用粮草和饷银所需增长极快,还往往难以为继。这就促使宋王朝采取大量发行钱钞、推行纸币和证券,以应付这种情势。

  (作者系原瑞金市党史办副主任,江西省及赣州市钱币学会会员)

责任编辑: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