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金币文化 >> 正文

中国极地科考,从这里开始——中国极地科学考察8克金币赏析

发稿时间:2024-04-18 16:15:00 来源: 中国金币网

  极地,是地球上的一方“净土”,是生物的基因库和自然资源的储备地,是气候环境演变的航向标,也是科学的殿堂和创新的源泉。两极,更是将人类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随着全球人口突破80亿大关,人类活动对两极地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极地科学考察研究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极地考察能力,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科研实力和综合国力。四十年来,中国在极地科考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在极地独立开展科考工作并建立科考站、持续进行科学观测的国家之一。

  

  2024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中国极地科学考察金银纪念币一套。发行该项目不仅是对中国科考事业的纪念,也是对人类探索精神的褒扬,同时也将弥补中国贵金属纪念币项目在海洋科考、极地治理主题上的空白。

  

  其中,中国极地科学考察8克金币的背面图案为企鹅、“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辅以局部南极地图轮廓及中国5座南极考察站点位、极地固定翼飞机等组合设计,并刊“中国极地科学考察40周年”字样及面额。

  这枚金币选题精确、内容丰富、设计精美、意义重大。

  

  1984年12月30日,南极长城站奠基

  首先是精确的选题。南极大陆,一个几乎全部被冰川覆盖的地方,是地球上最寒冷、最孤寂、最洁净的大陆,素有“科学天堂”之称。这里极端最低温曾达到-89.2℃,最大风速超过每秒90米,但资源却十分丰富,是地球上唯一未被开发的资源宝地。中国的极地科考,就是从南极开始的。1984年,中国南极考察队首次登上乔治王岛,第一面五星红旗插上了南极洲,开启了中国的极地探索之路。可以说,这枚金币将选题瞄准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极地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光辉历程。中国极地科考,从这里开始,也将在这里继续深度推进。

  

  其次是丰富的内容。这枚金币以南极为主题,结合南极特有生物、南极科考事业的关键组成部分,包括考察站、极地考察船、科考设备以及地理特征等,展现了我国的南极科考事业成就和南极自然风光,在方寸之间展现了南极科考的壮丽画卷。

  1)建立考察站,是中国南极科考的起点。1983年,因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代表在堪培拉南极第十二次协商国会议上,在会议表决时,被请出了会场。中国人明白了,只有建站才有话语权!

  1985年2月,我国第一座南极考察站——长城站正式竣工,中国人创造出各国在南极建站的最快速度,而这正是中国南极考察的开端;1989年2月,在东南极大陆拉斯曼丘陵地区建成的中山站,是我国深入南极高原腹地,实施更大规模全方位、系统性科考与研究的大本营,吹响了向南极内陆进军的号角;2009年1月,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建成,让我国站在了冰芯科学、大气科学和天文科学等学科的前沿领域;2014年2月,处于中山站和昆仑站之间的泰山站正式建成,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南极科学考察活动的范围,也让南极内陆科考队员有了“中转站”;2024年2月,秦岭站建成并投入使用。

  

  秦岭站是我国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我国第三个南极常年考察站,同时也是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秦岭站所处的罗斯海区域,被认为保存着地球罕见的完整海洋生态系,曾是中国南极科考布局的空白。

  2)若要深入极地开展考察,就离不开极地考察船的加持。从“向阳红10”号、“极地”号、“雪龙”号,再到“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中国南极科考事业的不断成长。

  1984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向阳红10”号远洋科考船,从上海出发奔赴南极,而当时的科考队员几乎都是抱着赴死的决心踏上南极之旅的。2023年11月1日,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同样从上海启航,“雪龙”号和“雪龙2”号挑起了极地科考的大梁。科考队员的个人装备也不再简陋,而是“武装到牙齿”。

  

  “雪龙”号是我国第一艘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也是一艘服役30年的极地考察“功勋船”。1994年“雪龙”号首航南极,当时船上设备简陋,获取到的数据质量也没有保证。后来,“雪龙”号进行一轮轮翻新改造,设立了实验室,更新了科研设备。除此以外,于2019年首航的“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是中国自主建造的第一艘极地科考破冰船,实现南极科考“双龙探极”,进一步提升了极地科研综合保障能力。而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破冰科考船——“极地”号经过下水、测试后,将在2024年下半年执行新的科考任务。我国的科考船实现跨越式发展,极地科考不断延伸向更深更远。

  3)人类对于南极的探索从未停止,而这一切科学考察活动必须紧紧依靠各种先进可靠的极地科考装备,这枚金币上所展现的极地固定翼飞机就是其中的代表。“雪鹰601”是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在南极恶劣环境下安全飞行,并已在南极成功使用、成熟可靠的多用途固定翼飞机。“雪鹰601”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南极科考的有力保障。它为我国在南极开展更深入、更广泛、更系统的科学研究提供强大的支撑,标志着中国南极考察开始迈入“航空时代”。

  

  8克金币的币面设计也精彩丰富。金币画面整体分为前后两个层次,左侧前景用较大幅面深入刻画了帝企鹅。这种有“南极绅士”之称的企鹅,千万年来在南极这块神秘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练就了一套抵御严寒、与冰雪抗争的本领,或在冰雪上行走,或在冰冷的海水中疾游,与南极大陆结下了不解之缘。

  

  选择帝企鹅,一方面因为它是南极生物中的“第一网红”,通过大量影像作品和摄影作品,被全世界人民所熟识;另一方面,由于南极海冰面积减少,以帝企鹅为代表的南极生物,它们的繁殖已经受到了灾难性影响。金币画面上不仅有对南极生态环境的生动描绘,更表达了人类对南极洲的尊重和关爱,迫切呼吁环境保护和以中国为代表的绿色科考理念,同时也象征着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金币画面上,展现了一幅温馨又让人动容的画面,帝企鹅夫妻共同养育幼崽,努力生存的举动,让人心生怜惜。两只成年帝企鹅的形象塑造得细致逼真,下方两只可爱的小企鹅宝宝在成年企鹅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当暴风雪席卷而来时,它们紧紧依偎在一起,其中一只已经饱食的幼崽懵懂地凝望着冰雪世界,另一只幼崽仰头嗷嗷待哺,母亲亲昵地低下修长的脖颈,似乎要将自己捕捉到的食物喂给孩子,而它们的父亲用高大的身体抵挡住风雪,温柔地守护着她们。设计师用精巧的构思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帝企鹅夫妻艰辛育雏的场景,真实还原了帝企鹅繁衍的秘密,充分展示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

  

  “雪龙”号科考破冰船

  

  中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

  在它们的身后,是同样不畏风雪的中国极地科考人。“雪龙”号正在经过密集的浮冰区,向目标破冰前行;“雪龙”号的上方,“雪鹰601”正在南极的天空上翱翔,它的降落位置恰好在昆仑站附近。而这里的设计也“藏”着一个有关创记录的故事,由于昆仑站海拔4093米,空气稀薄,极度寒冷,此前还没有该类型飞机成功在此地起降。2017年,“雪鹰601”成功从中山站附近起飞并顺利降落昆仑站,就此刷新了南极航空史,也标志着中国的南极航空保障的能力已覆盖到东南极冰盖的最高点。

  

  金币的底层背景为南极局部地图轮廓,我们仿佛也能从中感受到这块神秘大陆的寂寥和空灵,仿佛可以呼吸到扑面而来清新寒冷的空气。地图上的点位则标注了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五个科学考察站。这些考察站是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基地,为全球极地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数据和资源,也见证了我国极地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雪龙”号向地图中心破冰前行,喻示着中国南极科考事业永远没有终点,永远向着南极大陆的最深处挺进!而“雪鹰601”向远方高处飞翔的英姿,也代表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极地科考人探索自然奥秘、勇攀科学高峰的无畏身影。此外,点位图上的经纬线采用了光变鳞彩工艺,像极了极夜之中炫目而神秘的极光。而我们作为观者凝望币面,像是在满怀憧憬地注视这块神秘而缤纷的大陆,随之目眩神迷,似乎能回看到中国极地科考40年来的光荣与梦想。

  

  除了精美的设计,精湛而多元的工艺也将这枚金币的艺术价值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背面图案中,企鹅身上黑色部分采用光变鳞彩搭配羽毛的浮雕肌理,体现羽毛的自然光彩,白色部分采用精细化的手工喷砂,细腻而光滑,使企鹅羽毛更显真实。右侧的科考船和飞机采用喷砂工艺,船身“雪龙”号清晰可见;而采用手工喷砂搭配极地特有的浮雕肌理所描绘的冰川、雪地,给人一种寒冷而美丽的感觉。背景大面积采用镜面效果展现出极地的广阔与深邃,经纬线采用光变鳞彩工艺,5个中国南极站点清晰可见。如此复杂多元的工艺,将币面前景、后景、底部的层次变化,与南极自然生态风景和极地科考场景和谐交融,不同元素、不同故事、不同气质,由此而形成的明暗与虚实、粗犷与精微、自然与科技融为一体,使金币画面显得精彩纷呈。

  

  最后,这枚金币所展现的意义重大,内涵深邃。4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极地科考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五座南极考察站,“雪龙”号极地考察船和极地固定翼飞机为代表的极地科考装备的进步,为中国科技向上跃迁、中国制造实力崛起描刻了一幅剪影。企鹅和广袤空灵的南极大陆,不仅代表中国科考事业不断向南极大陆深处挺进的坚定步伐,也昭示了中国极地科考事业始终秉承的“绿色考察”理念。乘风破浪、犁海探极,与企鹅作伴、与冰雪共舞,中国极地科考人将更好地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