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一代代故宫人为守护故宫、传承文脉作出贡献。我们走近他们中的4位,倾听他们讲述“平安故宫、学术故宫、数字故宫、活力故宫”建设的故事。 [详细]
暑去秋来,秋意渐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因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 [详细]
9月28日,以“京西福地传古韵柏峪燕歌谱新声”为主题的第六届柏峪燕歌戏文化艺术节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柏峪村开幕。 [详细]
在中华文化数千年的艺术长河中,山水画不仅是自然景致的描摹,更是文人情怀、地域精神与时代气象的凝练载体。 [详细]
该遗址的发掘为探讨庙底沟文化的起源、聚落形态,以及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等问题提供了新线索、新材料。 [详细]
经过长达一年的深思熟虑,2019年12月,李鹏开始尝试用钢笔绘制文物,他选择邢台历史上一件极其重要的国宝级文物邢侯簋,作为第一张钢笔画的主角。 [详细]
日前,“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展览中,通过大量实物,观众能够近距离地感受到西夏器物体现出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详细]
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的“瑞意十全:清宫档案文物联展”11日在京开幕。观众可凭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到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免预约、免费参观。 [详细]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打造的首届“举世无双·稀有剧种盛典”,于近日播出。 [详细]
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忧心古都文物建筑,为留存一套完整资料,营造学社决定对故宫建筑实施抢救性质的全面测绘。 [详细]
此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多座董氏家族成员墓葬,该区域应是唐朝董氏家族祖茔所在。 [详细]
在贵州“四普”中,贵州民族大学民族学与历史学学院承担着不可移动民族文物调查专项工作。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