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江山如画|文旅融合创新表达 千年晋祠潮起国风

发稿时间:2023-12-01 13:46: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太原12月1日电(记者 刘洪侠)初冬的太原寒意渐浓,但在晋祠博物馆里,人们的游览热情不减。周柏、圣母殿、鱼沼飞梁、不老泉、《晋祠之铭并序》碑……跨越数千年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遗迹,在这里与大家相遇。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11月30日,“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采访团走进晋祠,体验老景区焕发的新活力。 

  右侧卧立着的为距今有3000年的历史的晋祠周柏。古柏为西周所植,至今仍浓荫疏影,苍劲挺拔。树高18米,向南倾斜45度,形似卧龙,又称卧龙柏。 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 摄 

  晋祠位于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晋水之源头,为晋国宗祠。它肇始于西周、孕育于北朝、发展于隋唐、成熟于北宋、扩展于明清。作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跨越时代最长、保存最为完整、最具代表性的祠庙式古典园林,跨越数千年的自然之美、历史之美和文化之美集聚于此,浓缩着中国文化的精髓。 

  晋祠自创建以来,经过多次修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逐渐形成今日集儒、释、道于一统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祠内现有宋、元、明、清时期的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等各式建筑100余座,在册古树122株。 

  晋祠主殿圣母殿,是晋祠三大国保建筑之一,我国宋代建筑的代表作。创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九年(公元984年),宋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修葺。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殿四周围廊,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早实例。廊柱上面的八条木雕蟠龙,是现存中国古建筑的孤例。中国青年网记者刘洪侠 摄 

  1961年,晋祠被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定为全国首批4A级旅游景区。如何让“几千岁”晋祠获得更多当代游客的青睐?“老景区”致力开创“新表达”。 

  晋祠博物馆副馆长邱萍介绍,近年来,晋祠博物馆深挖三晋文化内涵、依托晋祠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创新引领文化遗产与传承,形成连接遗产精神与当代价值、传统文化与现代功能相融合的综合“体验式”旅游体系,赋能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被评选为“2022全国十佳文化遗产旅游案例”的“晋心远扬”——晋祠文化遗产传承与旅游体验综合项目。项目主要包括实景演出、文化节事、沉浸体验、数字展示、研学互动等七大类,逐步完成从静到动,从传统观光到体验游憩的系列转变。 

  作为上述项目活动之一,晋祠国风文化节自2020年启动以来,至今已举办四届,创新、时尚的方式,赋予中国传统文化潮流色彩。今年举办的“国风当燃”——第四届晋祠国风文化节,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深入融合新思想,节目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舞蹈、演唱、汉服走秀、乐器演奏、国风游园等活动,为广大游客提供沉浸式的国风文化体验和国潮游乐享受。 

  此外,晋祠博物馆与太原市话剧团联合打造的原创话剧《唐风晋韵话晋祠》,同样受到游客青睐。其分为《桐叶封弟》《三家分晋》《豫让刺赵》《晋祠之铭并序》《水母娘娘的传说》《铁人传奇》以及《千古名人咏晋祠》7个剧目,以晋祠历史和传说典故为背景,将历史与戏剧艺术完美融合,带领游客沉浸式回眸晋祠千年,探源三晋文化。 

  邱萍说:“今年共演出60余场,反响热烈,受到广大游客的一致好评,话剧以舞台艺术的新形式,加深观众对于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传承与推广历史文化,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提升国际影响力。” 

  在打造景区特色文化的同时,晋祠也在加强景区设施建设,目前正积极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太原市文物保护研究院办公室负责人赵涛介绍,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是太原市重点项目之一,主要包含景区基础设施改造、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晋祠大循环水生态修复等六大项目。 

  “今年6月28日,晋祠天龙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通过了国家文旅部组织的线上景观质量验收。”赵涛表示,下一步将抓紧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加快资源整合,加大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实现景区服务质量的跨越式提升。 

  本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临汾市委宣传部、临汾市委网信办、太原市委网信办、晋中市委网信办、中国新闻社山西分社、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共同承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

责任编辑:田昕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