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文化中国

文化要闻 >> 正文

“龟兹”,为什么这么美妙?
——观舞蹈短片《龟兹》

发稿时间:2025-01-15 11:33: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专项基金资助,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汤觉智舞蹈工作室出品的舞蹈短片《龟兹》上线发布,以其丰富的镜头语言和颇具风格性的舞蹈语汇吸引了大量观众观看,受到广泛赞誉。舞蹈短片《龟兹》是以库木吐喇石窟壁画中的舞蹈形象为动作依据创作而成,通过舞蹈和影像技术的结合,讲述了一位在荒漠中跋涉已久的行者在一面镜子的指引下来到库木吐喇石窟,在壁画前翩翩起舞,而后一阵风沙弥漫重返现实的梦幻旅程。该短片不仅是一次视觉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旅行,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 

  龟兹,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名字,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季羡林先生曾说:“龟兹是古印度、希腊—罗马、波斯、汉唐四大文明在世界上唯一的交汇地。”可见,作为丝绸之路上中西交汇的节点,龟兹的地位不可小觑。正是由于龟兹地处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各种文明交流的中心,对世界文化、艺术和宗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域的龟兹遍布在公元3世纪到9世纪的佛教石窟遗址中,主要有新疆库车的库木吐喇、克孜尔朵哈及拜城的克孜尔等石窟,这些石窟中保存下来较多壁画,其中有丰富的舞蹈形象。这些舞蹈形象一直深深地打动着每一个心系她、试图了解她的人,用优美的舞姿和曼妙的身影,彰显着古老中国开放包容、兼收并蓄、丰富多元的文化特质,是中华古代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于单纯的舞蹈录制,也不同于电影中插入式的舞蹈片段,舞蹈短片《龟兹》突破了传统舞蹈时空的局限,利用蒙太奇的手法将舞蹈的时间和空间关系重组,打破舞蹈时间的连续性和舞蹈空间的单一性,时空的交叠给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感受。舞蹈片段一开始,随着悠扬的音乐声,一面古镜在风沙中显露出来,上面映出一位风尘仆仆的行者的脸。她长衣飘飘,赤足行走在这广袤的沙漠中,没人知道她从哪儿来,也不知道她走了多久,更不知她究竟要去往何处,可能连她自己也忘记了,只有古镜上隐隐出现的龟兹壁画指引着行者在大漠中前行,开启了寻找自我的旅程。 

  除了壁画的零星出现,观众在舞蹈片段的一开始不能找到更多故事线索的标志,这是因为导演没有着重刻画时间顺序或者因果关系,而是通过“镜子”这一独特的元素呈现沟通了两个时空的空间叙事。“镜子”能够表现出实景图像无法表现的其他空间,将两个不在同一平面中的场景拼凑在一个画面中,可以使人物与不同的空间联系起来。 

  行者在镜子中若隐若现的龟兹壁画的引领下来到库木吐喇石窟前,她仰望石窟,被它的巍峨身影所震撼。而后镜子被打破,在破碎的镜面反射下,洞窟中的壁画重新焕发往日的光彩。在这里,时间的流逝性也被打破了,观众的时空感知也从时间纬度转向了可以被感知的生命维度。在悠扬的古乐声中,行者拂去脸上的沙尘,重新发现了自己,她逐渐蜕化成壁画中的仙女,舒展着身姿,尽情展现着龟兹乐舞的魅力。 

  龟兹作为古丝绸之路上的必经之地,其文化形态受到来自中亚、西亚和南亚以及中原文化的影响,龟兹乐舞也吸收了中西乐舞的精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既有中原舞蹈的柔美,也有西域舞蹈的热烈。在影片中,导演通过一缓一急两段舞蹈,鲜明地呈现出龟兹舞蹈刚柔并济、起伏鲜明、撼头弄目的风格特点。第一段舞蹈以悠扬的古乐伴奏,舞者身穿一袭白衣变化多种舞姿展现“三道弯”的体势。在龟兹壁画呈现的舞蹈形象中,大多都是以头部、胯部和腿部为支点,其余肢体自然弯曲,形成和谐优美的“s”型曲线,因此这一体态也被广泛运用到舞蹈中,使得舞者身体柔和流畅。但细看手臂直朗,富有力度,步伐亦相当稳健,与中原舞蹈轻柔的“三道弯”形成对比,可见其受到希腊和印度文化的影响。第二段舞蹈加入了激烈的鼓点伴奏,着重展现了龟兹舞蹈丰富的旋转技巧。龟兹壁画中有很多长巾飘起、发带飞扬的舞蹈形象,好似呈现了舞者旋转中的形态。在第二段舞蹈中舞者身穿一身绿色舞衣,长袖飘飞,如同用蓝绿矿石晕染出的壁画人物一般,迅速转起而后戛然而止,配合舞者丰富的眼神和表情,将龟兹舞蹈的神韵以及“乍动乍息”的传统动作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些舞蹈艺术风格和技艺也很好地留存在如今新疆地区的维吾尔族舞蹈之中,如同一个符号,当我们在观看“赛乃姆”“刀郎舞”等表演时,便会一眼辨识出它,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最后一次旋转骤停后,“行者”和“仙女”融为一人,风沙再次吹起,她的身影在镜中摇摆,逐渐消失,古镜再次被沙砾掩埋,一切归于沉寂。而库木吐喇石窟依然伫立在崖壁上,连同壁画中的乐舞伎人一起,历经时空流转,默默地穿越历史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等待着下一位找寻她的人,同时也在召唤着每一个愿意深入了解并拥抱这份宝贵遗产的心灵。(张顺,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学系在读博士生 ) 

责任编辑:秦亮